一、宏观经济数据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3%。自国务院发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后,生产端制约限制逐步减弱,同时,随着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落地显效,需求得到有效刺激,带动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1459亿元,同比增长5.8%,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当前为传统施工旺季,稳经济政策在积极推动之下,效果逐步显现。6000亿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经落地,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也基本发行完毕。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有效支持,将进一步发挥撬动作用,使基建投资保持韧性,托底经济增长。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2%。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68%。受10月疫情多地散发,冲击居民线下外出和消费,餐饮收入大幅下滑。
1-10月份,CPI同比上涨2.0%。10月份,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高基数效应下食品价格回落是此次CPI回落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鲜菜、鲜果供应上市叠加需求回落造成价格环比由正转负,但猪肉消费旺季来临,二次育肥、压栏惜售造成猪价继续上涨。1-10月份,PPI同比上涨5.2%。10月份,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高基数效应下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是造成PPI回落的主要原因,但从环比看整体下行趋势出现了明显的边际修复,具体表现为国际油价高位震荡下上游工业价格震荡下行,但边际趋势拐点已现,中下游工业特别是食品、衣着和耐用消费品需求回温支撑工业出厂价格。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是主要拖累。自10月以来,国内本土疫情多发散发,对居民消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均构成一定的限制,而10月末票据利率显著回落也反映出实体部门的融资需求依然疲弱。从信贷结构来看,依旧呈现出企业强于居民的格局,新增信贷大部分仍由企业部门贡献,而在地产销售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居民部门中长贷同比少增额明显走扩。当前实体部门的实际融资需求依然疲弱,在疫情持续扰动和地产销售低迷的背景下,信用传导依旧不畅,宽信用仍需进一步发力。
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551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20691亿元,增长7.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8亿元。10月份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不断紧缩,海外需求总额进一步收紧,叠加国内疫情散点爆发影响,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二、政策动态
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会议指出,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是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显现,还有很大潜力。会议还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落地,三是稳定和扩大消费,四是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五是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六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三、产业发展聚焦
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智慧物流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标准是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智慧物流领域标准化需求旺盛。为此,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制定了《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建设现代物流体系需要,构建协调统一的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推动建立标准立项和发布绿色通道,重点开展智慧物流枢纽、互联网道路货运、国际物流、电子单证、运行监测等方面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拓展智慧物流应用典型场景。交通运输部将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强化重点标准实施应用,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中涉及的60余项智慧物流任务,支持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具有带动性、引领性的试点示范项目,形成涵盖“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落地应用”的发展局面,加快交通运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意见》从政策支持上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三是引导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支持制造业民间投资转型升级,探索开展投资项目ESG评价。在投资方向及资金来源上,一是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通过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等方式吸引民间投资,鼓励民营企业盘活自身存量资产。二是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融资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
11月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广州市“十四五”现代物流枢纽及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州以特大型物流枢纽为湾区核心、大型物流枢纽为城市极点、物流骨干节点为片区中心、配送节点为社区终端,联通航空、铁路、水运和公路及各级城市道路的货物运输,形成辐射湾区、覆盖全市、服务各区、畅达社区的四级物流和供应链体系。
11月8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建材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实施方案》指出,要强化建材企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水泥、石灰等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污染物深度治理和二氧化碳超低排放改造,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30年改造建设1000条绿色低碳生产线。推进绿色运输,打造绿色供应链,中长途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或水路,中短途运输鼓励采用管廊、新能源车辆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厂内物流运输加快建设皮带、轨道、辊道运输系统,减少厂内物料二次倒运以及汽车运输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淘汰国四及以下厂内车辆和国二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规划》首次就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等方面制定具体举措,并提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目标。其中,《规划》提出,支持在营地集聚区域配套建设露营服务中心、加油(充电)站、维修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相关基础设施,利好公司资产经营板块。
11月18日,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通知》分别从项目前期论证、项目规范运作、严防隐形债务风险、保障项目阳光运行四个角度,提出十四项具体措施。规定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超过10%红线的地区,不得新上PPP项目;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作为社会资本方平等参与PPP项目等具体事项。《通知》强调保障社会资本充分竞争。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PPP项目社会资本方资质的穿透管理,防止政企权责不清和地方保护主义。在规范存量资产转让项目运作上,拟采用转让–运营–移交(TOT)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的项目,应具有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严格履行国有资产评估、转让程序,合理确定转让价格;在严防隐性债务风险方面,要求加强项目合同审核。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严格做好本级PPP项目合同审查。严禁通过签订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方式规避监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天津商贸服务型等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此次发布的25个国家物流枢纽具有三方面显著特征:一是枢纽协同能力增强。部分枢纽具备互联成网要求,对于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分工体系,打造有机协同的物流产业集群有积极作用;二是多式联运功能突出。所有枢纽均具备较强的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三是产业联动更加紧密。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枢纽共12个,占比接近一半。相关枢纽与周边生产制造、商贸等产业高效协调、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与产业组织体系建设。
11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印发了《上海市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拟加快推进车路协同技术在上海市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方案》明确,上海要以实现车路协同技术商业化应用为目标,到2025年,建成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城市道路(含快速路)超过800公里、智慧路口超过500个;针对大型(备案泊位数300个以上)和特大型(备案泊位数1000个以上)公共停车场(库),建成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超过100个。打造一批国内具有标杆意义的车路协同交通基础设施场景,实现一批特定交通环境下的车路协同规模化示范应用,固化一批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交通管理新范式,形成一批车路协同技术的标准规范。为此,《方案》明确了三大重点任务,分别是建设车路协同场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开展车路协同应用,推动交通运输服务转型;强化车路协同管理,促进交通监管方式创新;制定车路协同规范,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
参考资料:平安证券、川财证券等